《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_经合组织国家资
文章目录
一、OECD国家资优生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导向
(一)资优生教育政策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二)资优生群体的甄别:从单维定向转变为多维瞄准
(三)融合视域下的教育公平:改变资优生群体边缘化的现实处境
二、OECD国家资优生内涵及培养模式的演进
(一)资优生(gifted student)内涵的嬗变
(二)资优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从甄别到培育的四个模式
三、OECD国家资优生教育政策的实施路径
(一)政策的顶层设计
1. 政策定位
2. 明确责任主体和经费来源
3. 制定基于课程的干预措施
(二)支持体系的能力建设
1. 加强教师对资优生培养的专业准备
2. 提升教师职后对资优生培养的自我效能感
3. 加强父母对资优生的甄别能力,提供家庭支持
4. 加强专业机构的资优生教育研究能力,提供社会支持
(1)国际协会网络
(2)各国社会机构
(三)促进资优生融入的学校干预措施
1. 差异化教学的革新
2. 学习资源的重组
(1)课外单独分组
(2)课内混合能力分组
3. 技术赋能
4. 职业生涯指导
(四)资优生教育计划的监测与评价
1. 开展追踪性的纵向监测
2.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扩充
四、对我国资优生教育政策的思考及启示
(一)因材施教选育拔尖人才,再认识资优生教育的政策价值导向
(二)推进教师职前和职后差异化教学能力的建设
(三)发挥学校核心主体地位,多方协同推进资优生教育
(四)以研究为驱动,引导资优生教育政策治理
文章摘要:资优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而我国育人实践中缺少对资优生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在资优生教育的政策和实践中开展了多样化的探索,可以为我国提供多元视角与启示。基于OECD国家政策报告的解读,该研究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导向,梳理资优生内涵及培养模式的演进,并从政策顶层设计、支持体系的能力建设、促进资优生融入的学校干预措施和资优生教育计划的监测与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政策的实施路径。建议我国因材施教选育拔尖人才,再认识资优生教育的政策价值导向;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差异化教学能力的建设;发挥学校核心主体地位,多方协同推进资优生教育;以研究为驱动,引导资优生教育政策治理。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6194/j.cnki.31-1059/g4.2022.07.006
论文分类号:G511
上一篇:法理、法史论文_法律为何应当为优生技术划界
下一篇:没有了